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农夫山泉事件,农夫山泉董事长和京华时报记者在发布会上正面PK,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这场水企和媒体间表面“热闹”的争论,已反映出饮用水行业向来存在标准系统不统一的“积弊”。根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3日的说法,其正在加紧对多个相关标准进行清理并将公布新的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焦点一:农夫山泉“地标”咋回事?
“农夫山泉的标准不会改,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标签权利。”在上述发布会中,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曾明确地说,农夫山泉标签上的浙江省地方标准《瓶装饮用天然水》(DB33/383)是其执行标准的一部分,各种地标、国标共同监管着企业。
目前我国包装饮用水国标包括《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它们都需符合俗称自来水国标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此外,我国还有矿泉水的国标,但没有山泉水和矿物质水的国标,恰巧两者的典型厂商康师傅、农夫山泉在2012年我国包装饮用水市场上名列前两位,份额分别达到22.6%、21.8%。
“因为目前山泉水、矿物质水都没有自己的国标,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也是允许的。这属于清理、统一国标前的‘过渡’现象。”一位广东本地水企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说。根据规定,国标、地标、行标和企标都是合法的产品标准,可以标示在标签上。
那俗称“自来水国标”的标准没出现在饮用水的标签上,是否意味着产品有问题?标准主管部门卫计委给出的答复是,企业生产经营包装饮用水应当确保原料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产品符合相应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因此,瓶装水产品标准无需再重复规定原料用水安全要求(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相关指标。
焦点二:各标准为何宽严互见?
事实上农夫山泉早期的产品,标签上写的是企标,改为执行浙江地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京华时报》等媒体的报道曾质疑,浙江地标镉、砷等上限宽松于生活饮用水国标一倍以上。
比对两者的文本,确实发现不统一之处。例如,在浙江天然水地标中镉、砷的限值分别是0.01、0.05(毫克/升),而在自来水的国标里它们却分别为0.005、0.01(毫克/升)。不过,浙江标准也有“严”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菌落总数、铅的限值上。
为何会存在这种差异?从时间看,现行国标原来比浙江地标还“年轻”。例如,浙江地标是在2006年1月实施的,而自来水国标是在2007年7月实施的。农夫山泉解释,对于不一致的地方企业是从严执行,而浙江地标是目前“行政级别最高的”同类标准,标签逐步改为地标是为了“统一产品的技术标准”。
焦点三:新的国标打算怎样改?
启动新“大一统”标准的制订,其实远比外界知道的要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征求意见稿)早在2年前就低调征求过行业意见。编制说明指出,拟将前文所述的3个强制性国标修改并综合整理,把除矿泉水外的包装饮用水类都纳入到新标准里。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这份编制说明建议把天然水的定义暂定为指采用地下水源或地表水源,不是来自公共供水系统,只需进行最低限度加工,并且未经改性处理的制品;对于上述“严宽”不一的污染物指标,例如砷、镉等的限值,统一按照国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执行。
此外,天然水应标示水源类别、水源点名称;当原料用水来自公共供水系统,并且未经过进一步改变原始成分处理,应在产品名称邻近位置标示“水源来自公共供水系统”。
“这样规定是好的。”前述资深业内人士称。但对于新国标靴子仍未落地,他分析是由于制订过程“复杂”。记者了解到,水源是各饮用水企业的营销重点,甚至出现过互相攻击的先例。如果真的如此修改,可想而知又将搅动行业的敏感神经。
包括上述人士和钟睒睒都分别证实,天然水的国家标准正在制订之中,这意味着,到底“大一统”的新国标定稿内容如何、包括哪些水种,目前仍充满变数。
(深圳印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