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纸面涂布质量
纸面涂布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产品上光后的亮度。我们知道,涂布质量好的纸张其表面光泽度强而吸油性弱,上光油涂布后,有很大一部分油是浮在纸面上的,这就容易形成具有一定亮度的油性膜层;反之,如果纸面涂布质量差或没有进行涂布,由于纸面吸油性强,上光油涂布后,有相当一部分油渗透到纸的纤维组织中,从而造成产品上光后缺乏亮度。所以,对需要上光的产品必须选好纸、用好纸。如果纸质不好,吸油性强,且是已经完成了印刷的半成品,只有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弥补:采用亮度高的上光油;适当增加上光油的使用比例;适当增加上光油的涂布厚度;适当降低上光速度,使纸面与涂布辊的接触时间适当加长;进行二次上光。
2 上光油调配工艺
上光油作为上光工艺的主要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上光的效果,上光油的调配工艺掌握不当也是造成上光亮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表明,上光油调配的最佳浓度和用量与印品纸面吸油性的大小、生产环境温度的高低和机器速度的快慢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印品纸面的吸油性大时,上光油的浓度和用量也应相应增大,才能使纸面形成一定厚度的亮光膜层。若气温高的话,上光油就显得稀,调配上光油时就必须适当降低稀释剂的用量,使上光油的浓度加大一些以提高产品的上光亮度;反之,气温低的话,上光油的浓度就显得高,调配时就得适当加大稀释剂的用量。上光时的机器速度开得快,上光机各辊的摩擦系数相对较大,上光油受热就会变稀,上光油的浓度和输出量也得适当调大一些。此外,上光油的型号很多,其特性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上光油在各种条件下的调配比例就很难用具体数值定量。那么,生产时如何去探索和掌握上光油最佳的工艺配比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总结好生产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艺上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每种上光油和稀释剂的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生产时的现场气温、机器运行的速度、纸质情况、上光油和稀释剂的配调比例,以及产品上光后的光泽度效果等情况,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经验,使不同厂家或不同品种的上光油和稀释剂在各种生产条件下的调配比例更切合生产实际情况,以取得最佳的上光效果。
3 操作工艺及设备因素
1) 机器速度开得过快造成的上光亮度不足。上光机速度与产品上光的亮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若机器速度开得快,纸面与涂布辊的接触时间就短,纸面的吸油量也就少,上光的亮度相对也就差一些。所以,在对纸面吸油性较强的纸进行上光时,机器的速度应相对开慢一些,以提高产品上光的亮度。
2)上光机的涂布辊与衬辊和计量辊之间的间隙是否合适也直接影响到产品上光亮度。如涂布辊与衬辊的间隙调太大,就容易使上光的纸面与涂布辊接触不良,使纸面吸油量相应减少。涂布辊与计量辊之间的间隙太小,则决定着上光油涂布量的大小,所以,应根据纸面吸收性的强弱,调整涂布辊与计量辊间隙的大小,才能确保产品上光的亮度。
3)设备不良造成的上光亮度不足。当机器上的辊体存在磨损、弯曲或偏心情况,以及辊的轴头、轴套因磨损、松动而出现跳动现象时,也都会引起涂布辊与衬辊和计量辊之间间隙的不稳定,造成上光时涂布不均匀,产品表面缺乏亮度。对此,应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故障。如果是橡胶辊体存在磨损、变形的,可进行加工车圆,若无法修正的应去除胶体后,重新进行铸制。对辊体弯曲变形的,应进行校正纠偏。对辊轴头、轴套出现磨损的,可进行机械加工予以修复,以消除因辊轴松动造成的上光油涂布不正常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