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tags E-mail:jyprinting@gmail.com skype tags skype: printing-in-china
 
金印集团国际印刷有限公司
二十年印刷生产,专注高端印刷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展示 |  印刷自助报价 |  印刷资讯 |  2013年挂历台历 |  常规报价 |  联系我们
 
栏目分类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印刷资讯
2013年挂历台历
常规报价
 

深圳印刷资讯 >> 资讯详细信息

   
实地印刷印刷机墨路结构分析 浏览次数: 4408

 

单张纸胶印机在印刷图文面积比较大或实地版的印刷品时,常会出现同一张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工艺操作和调节不当之外,更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机器本身的布局和结构的影响。

     1.滚筒结构的影响在着墨辊向印版上墨的过程中,当着墨辊处于印版滚筒的空当位置时,着墨辊不着墨,墨辊上积蓄的墨量较大,之后滚筒往前滚动,每根着墨辊都以最大的墨量往印版前口位置上墨,随着着墨辊不断滚动上墨,墨辊上的墨量逐渐减少,滚至印版拖梢部分时,着墨辊上墨量已经很少。这就很容易引起墨色前深后浅。

     2.墨辊排列的影响输墨装置的墨辊一般分为上墨和收墨两组,不同的机型,两组墨辊的排列情况又有不同。均匀分配型墨辊排列的墨路是两路平分,4根着墨辊均匀着墨,针对这种墨辊排列方式,如果调节不当,后两根着墨辊起不到补充上墨、匀墨和收回多余墨层的作用,印刷品就极易出现前深后浅的现象。而着墨辊前多后少着墨型,前2根着墨辊占90%,后2根为10%,这样的分配一般不会产生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现象。

     3.工艺上的补救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过于光滑老化的墨辊应及时更换,保证墨辊良好的传墨性能和墨辊表面足够的储墨量,使印刷所消耗的墨量与墨辊的储墨量之比尽可能小,这样就能增强墨辊自身调整墨量的能力,使印刷品墨色一致。

     (2)掌握好油墨的流动性和黏度,因为油墨的流动性与黏度直接影响油墨的传输速度和墨辊的储墨量。

     (3)严格控制版面水分,防止油墨过量乳化,保证油墨的正常传输与附着性能。

     (4)针对均匀分配型墨路布局,调节靠版墨辊压力时,前两根应重些,后两根应轻些,相互间的接触宽度,从前至后一般调整为6mm,6mm、4mm、4mm。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应等于着墨辊与印版表面的接触压力。因为着墨辊的转动应依靠双边等同的摩擦力较为理想,如果两边压力相差太大,着墨辊在串墨辊或印版表面的转动,会变成摩擦滑动而不是纯摩擦转动,这样既影响油墨的正常传输,更影响着墨辊对版面的均匀涂布。

     (5)在墨色浅处垫纸增加印刷压力,也能起到一定的补救作用。

     如何修复胶辊损伤该厂一台J2205型胶印机工作一段时间后,第一色组靠刮墨刀的下匀墨胶辊的边上有一道裂缝。起初认为并无大碍,但时间不长,油墨便顺裂缝渗进去,胶皮裂缝开始扩大并且一块一块地从匀墨辊上脱落。于是立即停机,卸下胶辊,并用汽油将胶辊上的油墨擦干净,再用小刀将顺着裂缝渗进去的油墨稍微向外的一圈割下来,然后用502瞬间黏合剂顺着刀口处涂一圈,过几分钟再涂一遍,待约20分钟胶干后用细砂纸将周围鼓起的部分磨平,最后重新安装胶辊,即可工作。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效果非常好。此外,由于平时操作不当,有的重胶辊中间部位因受伤脱掉了一小块胶皮,这时应及时将其擦拭干净,并用刀片将其刮干净,再用302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上面,待达到使用强度时再用细砂纸打平,即可上机使用。

(来自printing-in-china.cn,摘自中国印刷设计)
相关链接
  • 平版印刷
  • 无线胶订提升业务的理想方案
  • 小胶印新技术
  • 胶印中如何选用陷印和叠印
  • 胶版纸多色印刷质量控制
  • 精装书印刷 | Books Printing | printing-in-china | Exhibition Printing | Label Printing | Box Printing |
    金印集团国际印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2005-2012 www.jhycp.com